概述
枳椇子是落葉喬木,高達10米多,嫩枝、幼葉背面、葉柄和花序軸初有短柔毛,后脫落。葉互生,廣卵形,長8~15cm,寬6~10cm,先端漸尖或長尖,基部圓滿呈心形,常不對稱,邊緣有粗鋸齒,表面無毛;葉柄紅褐色,背面沿葉脈或脈間有柔毛。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,花雜性,同株;萼征5;花瓣5,黃綠色,直徑約4.5毫米;花瓣扁圓形,兩側卷起,包裹雄蕊;花柱常裂至中部或深裂。雄花有雄蕊5,有退化子房;兩性花有雄蕊5,子房埋沒于花盤中,3室,柱頭3裂。果實圓形或廣橢圓形,生于肉質扭曲的花序軸上?;ㄆ?~6月,果期8-10月。
枳具子可治療多種疾病枳具子具有醫用價值,可治療多種疾病。其果梗、果實、種子、葉及根等均可入藥,中藥稱其果實為枳棋子。其藥用最早見于《唐本草》。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說它"味甘、性平、無毒,有止渴除煩,去膈上熱,潤五臟,利大小便,功同蜂蜜",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果品。"其枝、葉,止嘔逆,解酒毒,辟蟲毒"。拐棗果梗釀制的"拐棗白酒",性熱,有活血、散瘀、去濕、平喘等功效。民間常用拐棗酒泡藥或直接用于醫治風濕麻木和跌打損傷等癥。特別是對地下、井下、水下、潮濕環境下從事工作和勞動的人,更具有保健作用。在中醫上,其種子、木質入藥,有清熱、利尿、解酒毒之功效。古書中對其解酒毒,有很多趣聞記載。陸璣《疏義》云:“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,誤落一片入酒甕中,酒化為水也”。其木汁入藥,可治狐臭。枳椇子 ,又名木蜜或雞距子,屬鼠李科植物,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帶有肉質果柄的果實或種子。果柄作藥用,含多量葡萄糖及蘋果酸鈣。
形狀鑒別
(1)北枳椇種子扁平圓形,背面稍隆起,旗面較平坦,直徑-5mm,厚1-1.5mm。表面紅棕色、棕黑色或綠棕色,有光澤,于擴大鏡下觀察可見散在凹點,基部凹陷處有點狀淡色種臍,頂端有微凹的合點,腹面有縱行隆起的種脊。種皮堅硬,胚乳白色,子葉淡黃色,肥厚,均富油質。氣微,味微澀。
(2)積椇種子暗褐色或黑紫色,直徑3.2-4.5mm。
(3)毛果枳椇種子黑色、黑紫色或棕色,近圓形,直徑4-5.5mm,腹面中部有棱,背面有時具乳頭狀突起。廣東、廣西等地有以連肉質花序軸一并入藥。均以飽滿、有光澤為佳。
食療作用
1.醒酒安神 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、有機酸,既能擴充人體的血容量,又能解酒毒,故有醒酒安神的作用。
2. 通利二便枳椇子含有大量水分、葡萄糖、有機鹽、脂類物質,具有促進尿液排泄,加速腸道蠕動等作用,故能通利二便。
3.祛風通絡止痙 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鈣和枳椇子皂甙,具有中樞抑制作用,能夠抗驚厥,防止手足抽搐痙攣,可用來治療風濕痹痛麻木之癥。
4.止渴除煩,補充營養 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、蔗糖、果糖、有機酸、無機鹽、維生素等,能生津止渴,清熱除煩,并能給人體補充養分,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。
5.降血壓 近年來研究發現,枳椇子中含有麥草堿、B-咔啉、枳椇甙C、D、G、H、鼠李堿等,具有抗脂質過氧化和降低血壓等作用。